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Photo stock.xchng 5781-tablets

生命:从上帝来的礼物

作者:Mathew Piercy
译者:林梅英 (Marian Lin)
校对:高春得;李彩霞
文章来源:Creation 29(3):50–51, 2007

「我绝对不会给任何一个人致死的药物;我也不会对人做这种导致死亡结果的建议。同样地,我也不会给妇女堕胎的药方。」(希波克拉底宣言1)

这些文字大约写于公元前(也就是耶稣基督出生前)四世纪,这理念到如今仍有极大的影响。这份宣言的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兼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他现今往往被推崇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当时盛行的希腊哲学思想浓缩在这个宣言里,那就是:自杀是一种社会罪恶的行为,它跟杀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是第一次有人把这思想列为医学伦理观的中心理念。

很多西方国家仍要求其国内医学院的学生接受上面所说的希波克拉底宣言;可是,宣言里反堕胎的语句,至少在我的国家澳洲,却已被轻易地(也是可悲地)删除了。这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受到进化论的影响,已经世俗化了。现代医学包罗万象,但是却撇弃了「人类生命是神圣的」原则(这是希波克拉底所阐明的理念,圣经创世记里也有这样的记载:我们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像被造的。)举例来说,今天很多人把堕胎视为一种「怀孕的选择」,而不是视为毁灭另一个人的生命。对病患的医疗也常以其缺乏「生命质量」而予以撤回,而不是考虑医疗是否能帮助病患身体更好或保存其性命直到自然的死亡。

我们是由较简单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这种信仰常被用以名正言顺地拒绝承认上帝是我们的创造者,进而拒绝祂所设立的律法,也就等于是拒绝祂的权威。其实,如果没有上帝,生命就毫无目的可言。不论是身心障碍或失能、病痛的折磨以及生命的末期都被看作是无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思想而造就了所谓「死亡的文化」,它正影响着西方世界的医疗和赡养机构,在这些机构里,人们的生命必须仰赖其它人才能存活。

对安乐死的接受度逐渐升高也反映出人心受到「死亡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转变。不久之前,在美国有一宗举世瞩目的案例:一位失能者名叫泰莉施亚佛(Terri Schiavo)被法院裁决以饥饿和脱水的方式使其死亡。怎么可以用这种方式刻意地把一个无辜的人杀死?(请记住,这并不是切断一具复杂机器的电源而已,任何一个人如果停止摄取食物或水都会死亡,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公开地把一个无辜的人处死的行为;就定义上来说,这就是谋杀。)

其实人们已经不知道身为人的意义是什么了。生命本身已不再被当作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反而是依据其「质量」来判定其价值了。当一个人正值年轻力壮且具生产力时,就拥有很高的「生命质量」;然而,一旦这个人老了、残废了或必需倚赖别人才能过活时,他(或她)的生命质量就降低了,其生命也就不再被认为值得继续活下去或保护下去。在不可能康复的情况下,残障或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就成为决定这个人的生命是否终止的依据。

这种认知也反映在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所执导的「登峰造击」(Million Dollar Baby)这部知名的电影里。电影主角是一位女拳击手,她大胆且成功地开始了她的拳击生涯,却因上部脊髓损伤而划下句点。这伤害导致她身体永久残障失能,无法移动四肢,且必需仰赖呼吸器才能存活。对她来说,从前的能力丧失殆尽,让她无法承受而想寻死,她的呼吸器是在好来乌电影制片用一种怜悯、深沉的拍摄手法下被切断电源。(有趣的是德国纳粹政权,又称为第三帝国,也曾用过类似的影片来提升民众对安乐死的接受程度,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身心障碍者被德国纳粹政权集体屠杀的事件。2)然而,这位女拳击手身边的照顾者其实并不具有什么怜悯之心,他们只是用这种简易的方式脱身而已。(跟四肢瘫痪的基督徒作家Joni Eareckson Tada的照顾者相比)他们不是在她患病时支持她,帮助她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生命状况,反而是协助她自杀。这样的行为无异拒绝一个重要的观念:她的生命不是由她自己主宰的!按着上帝的形像被造的她,不论生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都无权结束自己的生命,或容许任何人对她做这样的事。

圣经里乔布的故事叙述了乔布如何拒绝他太太给他的意见:「诅咒上帝并且去死」(乔布记2章9节)。这是因为乔布敬畏上帝,并且他了解唯有上帝才有权赐予或取走生命。即使生命里所有的喜乐都被夺走了,如同乔布的例子一样,也依然不能因此而结束生命。甚至在痛苦的深渊里,上帝的形像依旧存在,生命仍然存在着原本的美善,是值得保护与支持的,更不用说在一些罕见的事例里,有些在医学上被认定是「毫无痊愈希望」的人竟然奇迹似地康复过来。

当法庭或个人变成可以掌握人的生杀大权时,这样的权力一旦握在人类手中,往往很容易遭到滥用、审判错误,并有徇私不公的情形产生。(在历史上能够有智能地使用这种权力的纪录实在少之又少。)

基督教会和社会大众都不应该接纳安乐死是「一种美好的死亡」这种谎言(如同字义所隐含的意思3)。安乐死事实上所代表的意义是完全拒绝这一份生命的礼物,也因而拒绝了生命的给予者-上帝。相反地,我们应该认同自己是照着上帝的形像被造的,自我们从母体受孕之时直到自然死亡,都拥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

西方文化逐渐丧失对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这种可悲的转变:原本以圣经为基础的世界观转变为以进化论的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及批注

  1. 此宣言的英文是由 Ludwig Edelstein 所译。 回上一頁
  2. Burleigh, M., Death and Deliver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USA, p.210, 1994。回上一頁
  3. 「安乐死」英文字为 “euthanasia”,其希腊字源 “eu” 意思是「美好」或「容易」; “thanatos” 意思是「死亡」。 回上一頁

Helpful Resources